写写自己的童年,这个想法出现很久了,可是一直迟迟没有下笔,原因当然有很多,首先一条就是我懒。
其次,我曾经和一位朋友聊过这事。
她和我同龄,是一位网络小说作家,写过不少作品,有的被拍成了电视剧,风靡一时。因为是同乡,所以在北京的一段时间里,聊得比较多,她也对那个年代十分怀念,可是谈到具体的写作,她没有这个时间。
如今网络修仙小说大行其道,读者老爷们,应该不会对他人的童年琐事感兴趣。
在那段时间里,我整天都在读古书,古书读得多了,写书的兴趣越来越了了。看看古人,一辈子才写一部书,我这个年龄,经历过啥啊,有啥可写的啊。
于是,“述而不作”成了我的座右铭。
可是,每一次春节回家,看到田里新添的坟头,就知道村里又有人去世了。
和一位叔叔聊天时,他对我讲了许多村里的故事,而这些故事,是他小时候听老人们说的。如今老人们陆续过世,他想写下来。
叔叔在铁道部门上班,我每次从徐州回北京,票不好买的时候都去找他。吃饭的时候,他总是说起以前的故事,每一次我都能够听到不同的故事。
我感叹,不写下来太可惜。
后来,这位叔叔升职,去省城里赴任了,想来,他更没有时间写了吧。
即使如此,写一写的念头,仍然时不时的在我的脑海里蹦出来。
可是,怎么写呢?
我记得读过黑泽明的自传《蛤蟆的油》,特别喜欢第一章“酥糖与剑道”,黑泽明描写他幼年在脸盆里洗澡的情形,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。
然后我就回想,我最深的记忆是什么……
那肯定是我的爷爷。
如果我要写童年,肯东要从我的爷爷开始写起。
还有,十多年前,我看了一遍侯孝贤的电影,特别喜欢的有两部,《冬冬的假期》和《童年往事》。
我13岁之前的寒暑假,往往都会去亲戚家里住一段时间,和表哥表姐们一起玩,起先是去姥娘家(“姥娘”就是姥姥,姥字的读音,lang二声,这是我们当地的方言),然后去大姑家。
所以,我看《冬冬的假期》时,非常有同感。
至于《童年往事》,对我的震撼更深了。
片中有一段,奶奶打着包裹,带着小孙子,说要走着回大陆,大概她年龄太大了,忘了大陆有多远,忘了海峡之隔,走是走不回去的……
到了片尾,四兄弟的父母已经相继病故,奶奶疏于照顾,躺在榻榻米上去世了很久才被发现。收尸人来了,一边清洁奶奶的身体,一边瞪着四兄弟,四兄弟木然的站着,不知所措……
编剧是朱天文,估计侯孝贤提供了不少童年素材,我不知道侯孝贤抱着多么沉重的负罪感,拍完了这部《童年往事》。
后来,在中关村的一次活动中,我有幸见过侯孝贤,我真的很想问问《童年往事》有关的。但是,终究没有问。
一个人的童年,有多重要呢?
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,因为童年塑造了一个人的性格和美感。
许多作家和导演,写来写去,拍来拍去,作品里总是闪现着童年的影子,比如黑泽明,拍了一辈子的武士,皆源于他出生于武士家庭,幼年被父亲逼着去道场……
所以,我要做的是,打开记忆的大门,仔细的审查一遍,尽可能的走遍每一个角落,擦拭灰尘,即使褪色、模糊,也要努力的还原。
今年10月,我从固安来昆明,计划和朋友一起做一个几年前开局不错的项目,然而时过境迁,困难重重,竟然要暂置了。
暂置的决定出来时,我就暗暗下了决心,这次我一定要写写我的童年,不管有没有人来看。
我想用文字记录下我生活的那个村庄、我的亲朋好友、老师同学,尤其是像我这个常年北漂的人,随着岁月的流逝,关于家乡的记忆,越来越模糊了。更悲哀的是,每一次的春节回去,家乡的变化,都让我迷茫,需要驻足细想,良久才能恍然想起来,哦,这里以前是什么地方……
所以,必须立刻写,刻不容缓。
喜欢遥想农家少年请大家收藏:(m.miaobige.com)遥想农家少年妙笔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